当前位置:首页 > 国际学校 >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 > 院校动态 >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第九周升旗仪式

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第九周升旗仪式

  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第九周升旗仪式

微信1.jpg

  升国旗

  阅读的人生最美丽

  人们获取知识有两种途径,一是阅读图书,二是社会实践。阅读图书是吸收前人的思想成果,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是直接从生活获取知识,二者并行不悖。古人所谓的“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”就是指从书本和社会两个途径获得知识。但是,人生苦短,一个人的体力和财力都是有限的,他不可能亲身体验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,也不可能遍游全球经见各个民族的生存秘密,更不可能与古人接触进入他们的生活领域祥察古昔时事,所以惟有读书包览这一切,可以窥视这一切,可以“秀才不出门,便知天下事”。

  书是人类增长智慧的钥匙,是人类走向未知世界的门扉,是一艘通往知识彼岸的航船,它把人们从短暂的现实载向历史的海洋。书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,苏联作家高尔基说:“热爱书吧,这是知识的源泉!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,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能从精神上成为坚强、忠诚和有理智的人,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、尊重人类的劳动、忠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。”

  人之一生,要过得充实而有意义,除了结交高士博学者外,与书为友是丰富人生的重要途径。为此,在个人有限的条件下,选书、借书、购书、藏书就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。当今时代,知识爆炸,一个人那怕用尽毕生的精力也不可能读尽全世界一年出版的图书。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知识筑基上做起,从文史哲上入门积累自己,比如文化遗产,古代经典,文学名著,伟人传记,这是社会科学方面的;自然科学方面,各类科普图书,初级的如“十万个为什么”,高级一点的如介绍各类知识前沿的通俗读物,等等。另外,对工具书的阅读,也必须纳入计划,一部工具书就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,其专业性,其广泛性,都是一般图书不可比拟的。但不管你是什么专业或职业,必须了解我们民族的发展史,鲁迅说说,你无论学文学还是搞科学,先读一部历史书这是人生的基础

  如今时兴边缘科学,社会用人讲究通才之士,一个人要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脱颖而出,必须知识广博,所谓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,不仅仅是指写文章;扩大开来看,读书多了,一个人在处理高深的专业问题和解决复杂的人际关系时,就可以左右逢源,得心应手。读书过目不忘者必竟只是少数,对大众读者而言,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,作笔记、做卡片以至分门别类地做书箱式的知识储存都是长久而有效的方法。而精读书籍,则是深入领会作者思想最直接的方法。一部对自己人生有长久启示的书,一部对自己专业有指导价值的书,应该反复阅读,甚至阅读有关该书的研究论著,以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。对某一名篇,某一经典,某一哲理名言,应该背诵以达终生记忆。中国古人读书特别重视背诵,背得过的篇章可以使人受用终生。

  鲁迅主张:读书的时候凡重要的段落和文句,要在下边划上横线,以后复读,只读划线的地方;他还主张一边读,一边做摘录,就是做好读书笔记。郭沫若的方法是:由一本书而进入同类的书,由同类的书而探寻这一门类的本源,这是学者的读书方法。林语堂主张要读书就不要讲条件,光线暗啦,桌子低啦,有人不愿读书,一年四季都能找到理由:“春天困倦难读书,夏日炎炎好睡眠,秋凉冬冷天日短,不如等待到来年。”孙中山说:“我一日不读书,即不能生活。”他说他一两顿饭不吃他不在乎,没有书看他就受不了。有人提供了一个读书方法:科学书要读最新的,文学书要读最古的。因为科学的发展在日新月异,而文学书只有经过时间的过虑和历史的沉淀才能成为经典。

  郑板桥写过一块牌匾是“难得糊涂”,这大家都知道,但他的读书经验是:“五经、二十一史、句句都读,便是呆子;汉魏六朝、三唐、两宋诗人,家家都学,便是蠢才。”他如此讽刺博览群书的人,就是要提示世人:精读一本书,胜过乱翻一车书。读书的方法各不相同,各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读书方法。

  总之,读书能医愚,能治穷,能励志,能致远;读书能让人聪慧,让人学会怎样交友,怎样为人,怎样谈吐,怎样巧干,怎样活着才有味,怎样才能彰显人生光辉的价值…

  书,读而孜孜不倦,持之以恒,可育德行,可导人生。

微信2.jpg

微信3.jpg

  九年级二班全体

  喜讯

  在北京市丰台区第二十一届学生艺术节中获奖的同学有:音乐类一等奖 吴卓道

  绘画类一等奖 韦文婷 宋晨雨 潘庐西

  书法类一等奖 范冰冰 尚敏波 彭开静

  黎成航 杨佳伟

  方芳、樊翠芳、马东霞老师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