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国际学校 > 美国达罗捷派学校中国分校 > 院校动态 > 达罗捷派放映厅 | Oh, Captain! My Captain!

达罗捷派放映厅 | Oh, Captain! My Captain!

   《死亡诗社》是一个关于守旧与创新、现实与浪漫、新人与老人两股势力二元较量的影片,探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哲学和方式。

  《死亡诗社》在1989年上映。故事背景设定在佛蒙特州(Vermont)的威尔顿学院(Welton Academy),那是20世纪50年代一所保守的私立学校,基廷是新来的文学老师。

微信1.jpg

  威尔顿的校训是传统(T: Tradition)、荣誉(H: Honor)、纪律(D: Discipline)、卓越(E:Excellence)。开学典礼上,校长诺兰先生强调,学生成功的关键就取决于这四大支柱。但学生们并不尊重校训。私下里,孩子们讽刺THDE为:嘲弄(T:Travesty)、恐怖(H:Horror)、颓废(D:Decadence)和粪便(E:Excrement)。

  “传统” 要求老师和学生循规蹈矩。不变的制度和实践总是可以提供一种安全感和可靠的取向,这样的教学和生活也非常稳定,并且更加容易得到社会认可。任何人扰乱或威胁这种稳定会本能地被认为是危险而邪恶的敌人。

  “荣誉” 指的是,学生满足学校的要求和学校的声誉,从而得到认可。这样的荣誉不在乎学生内在的品质和个人诚信,而是一个学生如何实现传统的目标,比如在考试中取得高分。在威尔顿,勇气和正义感不仅是不被承认的,而且很可能导致学生被驱逐。

微信2.jpg

  “纪律” 就是控制。威尔顿建立起符合社会期望或当局要求的纪律,压抑学生的冲动、本能和欲望,以确保统一的行为。在威尔顿,学生们的个性和创造力通常会被扼杀,学院希望培养行为功能模型上的权威和服从这种模型的人,能独立思考、理性决策的公民反而是不受欢迎的。

  “卓越” 不是说威尔顿鼓励学生把事情做好,而是为了满足或超过当局建立的期望,传统和外部认可的高标准的成就足以满足他们最好的希望和抱负。正如爱默生曾指出,经常打破现有的规则和模式的才是真正的卓越和天才,而不是对传统的忠实。在某种意义上,威尔顿促进的是平庸,不是优秀。

  这样的教育,似乎不是人们印象中美国私立高中应有的教育。但是,这样的教育状况的确存在过不短的时间,而且不可能永远消失。威尔顿代表的,就是这样传统的教育哲学。他们信仰传统、荣誉、纪律、卓越,被这样的教条束缚的学生心胸狭窄,缺乏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。

  罗宾·威廉姆斯饰演的基廷则是打破这种束缚的力量。威尔顿新晋的文学老师基廷一改学校的常规,用独特新颖的教学方式,来教育引导学生。他告诉学生们要“把握当下”(拉丁文:Carpe Diem,英文:Seize the Day),并以该原则行事。

  在教学的第一堂课上,基廷并没有在教室里上课,而是带着学生们看校史楼内的照片,让他们去聆听死者的声音,领悟的生命的真谛。他会哼着小调进教室,甚至要求学生将课本中古板老套的内容撕去,用诗歌来吸引学生。自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开始懂得自己的兴趣、爱好、前途和目标。

微信3.jpg

  以Neil为首的7个男生受到基廷的启发,甚至反抗学校的禁令,重新成立基廷曾于该校学生时代参与过的秘密小组——死亡诗社(Dead Poets Society),深夜时分,在校外的山洞中探讨诗歌、人生,并一同努力追求梦想。然而,这样的教育方式遭到了校方的强烈反对。

  Neil虽然发现了自己在戏剧方面的兴趣与专长,但他的父亲仍然坚持要送他去念军校。大受打击的Neil最终用父亲的手枪自杀身亡。这是全片最悲剧性的一幕,也是电影的高潮。学校迫切地需要一只替罪羊来解决尼尔自杀带来的麻烦,他们选择了基廷老师,这个特立独行教导孩子们“Seize the Day”的老师。

  影片本身是一个极端的故事:坐标与诗,规则与激情,尼尔的自杀以及“死亡”的隐喻。威尔顿的“旧”代表的是教条的教育哲学,而基廷的“新”则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,为那些原本不读诗的孩子开启了一道自由的大门。

  实际上,基廷反对的并非卓越,但仅仅追求分数以及取得他人认可的卓越,在他看来只是平庸。而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学生把他们的时间浪费在琐碎的细节上,最终抹灭天性,“安静的绝望。”对基廷来说,教育最重要的东西是让学生得到爱、美、真理、正义。把他们的时间浪费在琐碎的细节是“安静的绝望”。

  罗宾·威廉姆斯在《死亡诗社》中的演绎一直在提醒我们反思: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老师?从影片结尾不难得出结论,基廷的点滴启发已经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渴望,孩子需要的不是用教条束缚他们的老师和学校,他们需要的是启发他们的创造力,让他们懂得美好品质的教育。

 

  基廷的教学方式或许可以成为借鉴:

  让语言和知识变得性感起来

  基廷是古板校长的噩梦,在威尔顿压抑学生的幻想的时候,基廷给语言和思想赋予生命。他使用生动的语言让他的学生真切地感知到事物并付诸行动。他向孩子们解释美妙的爱情,鼓励孩子们去体验恋爱。

  把自己的经历和教学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关联起来

  在课堂上,基廷会演绎凯撒、马龙·白兰度,甚至是,让孩子们感觉这些人就是他们中的一员。对于班里这些男生来说,基廷似乎无处不在,他朝他们挥手打招呼,他请他们为他保守秘密。基廷将自己关联进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,也邀请他们到他的生活中去。

  引导他们思考超出课堂内容的问题

  当基廷戳着他的脸出现在教室的角落里,吹着口哨漫步通过教室,并召唤男孩离开教室的时候,他就向孩子们传递了一个讯息:他敢超越教室的边界,也敢超越教室代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。基廷鼓励他们“离经叛道”,比如撕下书上无聊的对诗歌的定义、敲锣打鼓、在山洞里阅读诗歌。

  教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这个世界

  当基廷让学生站在课桌从另一个角度看课堂时,他就为他们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。他马上就触动了孩子们内心世界从未被发现的空间,而孩子们一经启发,就可以充满想象力。他在原来想要把学生培养成医生、律师、商人的课堂上引入了新的源泉:诗歌和自由思考。

  发现学生自己都不知道的独特品质和潜能

  基廷甚至可以慢慢引导害羞又口吃的学生(伊桑·霍克)朗诵沃尔特·惠特曼的诗歌。

  影片的最后基廷被开除了,而那些曾经受她熏陶的少年们,不惧权威的校长,站在桌上对喊:

  “Ocaptain, my captain!”

  这是惠特曼在1865年林肯总统遇刺后写下的诗,船长即林肯,船则象征着美国。

  Oh, Captain! My Captain!

  Captain! my Captain! our fearful trip is done,

  The ship has weather'd every rack, the prize we sought is worn,

  The port is near, the bells I hear, the people all exulting,

  While follow eyes the steady keel, the vessel grim angd daring;

  船长!我的船长!

  啊, 船长!我的船长!可怕的航程已完成;

  这船历尽风险,企求的目标已达成。

  港口在望,钟声响,人们在欢欣。

  千万双眼睛注视着船----平稳,勇敢,坚定。

  无需多言,诗歌表明了一切,基廷便是这些孩子们的船长。

微信4.jpg

  尾声

  电影中基廷老师的教学方式,与达罗捷派学院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。达罗捷派学院致力于发掘每一个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潜在的能力,加强他们的特长,激发他们挑战未知领域,走出舒适圈,从而逐步建立在生活中和未来求学道路上的长期自信。为达此目标,在大罗捷派学院,每位学生每年需要完成一个项目,解决至少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,尤其鼓励学生们之间互相组成团队,攻克同一个问题。通过一个项目的完成,学生必须掌握数学、经济、英语、历史、地理等科目的知识点,也要求学生在团队协作、公共演讲等方面具备杰出能力,帮助他们培养将课本知识与真实生活问题紧密联系的具象思维能力。